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发展 >> 正文 >> 正文

纪念基辛格秘密访华50周年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1/12/18
白癜风能全愈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07.html

一、中美关系演变

(一)从意识形态到地缘政治

年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化经过七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时期:特征是互相封闭的经济体系,互相对立的意识形态,互相对峙的军事政治集团,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的斗争”。中国对内实行计划经济,对外遵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在朝鲜战争时期与美国处于交战状态,以后围绕越南战争和中国领土台湾,中美处于准交战状态。

2.20世纪60年代中苏分裂: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团结第三世界反对两个超级大国,中国对外关系最为紧张。此阶段中国对内意识形态开始走向极左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对外则放弃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理论,走向地缘政治理论。

3.年中美和解:在国际关系上,地缘政治取代了意识形态,形成中美呼应抗苏的战略格局。中国国内处于文革末期,意识形态和体制仍左倾僵化,无法与对外政策一致。

4.年中国改革开放:首先是向西方发达国家开放,年邓小平访美建交,提出“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20年战略机遇期”,淡化意识形态与领土争端,搞经济自由化,全球化,对外开放,市场经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文化交流融合;美国实行“接触战略”,支持中国进入全球经济体系。

5.年苏联瓦解:20世纪90年代中美矛盾上升,但有两件大事扭转了这一趋势:年中国加入WTO对外资开放;年9.11恐怖主义袭击。美国把重点放在中东,,发动了4次“反恐战争”。对于中国仍取守势,提出“利益相关者”,“中美国”,“负责任大国”等概念;企图把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主张世界多极化。

美国内部对华关系有激烈争论,但中国“韬光养晦”,以经贸关系为压舱石,有效化解了美国鹰派攻势,美国历届总统选举前是鹰派,选举后是鸽派,代表产业金融资本利益,借中国改革开放之机赚钱,寄希望于中国经济发展后中产阶级壮大,发生“和平演变”,走上西方式民主自由之路。

6.年后中美经济实力改变,年12月中国加入WTO十五周年,美欧日拒绝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他们开始警醒到,中国体制可能不会随加入全球化而改变。

7.年中共十九大公布30年发展规划,美国鹰派理论家班农解读为:中国年要在科技上赶超美国,年要称霸世界。年1月特朗普上台,标志着民粹主义在美国成了建制;年初美国两党,两院,朝野基本达成共识,将中国确定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核心利益不让步,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对外开放,指出有一万个理由要把中美关系搞好。

同时也做了准备,年1月22日提出“防范重大风险”,包括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七个方面,确立了发展与安全并举的反危机思路。

(二)中美深层次五大基本矛盾

1.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盛极而衰,向世界转移矛盾

主导西方世界的“白左普世价值”,自由民主人权全球化,由于教条主义和社会衰败受到挑战,右翼极端势力在欧洲议会繁衍,七大“非主流”思潮乱世界:即民粹主义,新保守主义,种族主义,无政府主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年英国脱欧,欧洲乱象频发;年1月特朗普当选总统,“美国优先”实质是战略收缩,向外转嫁危机,凡依赖美国发展的国家都受损,依赖越深损失越大。

2.中美结构性矛盾激化

中国和美国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结构性矛盾两国内部都有,但处理机制不同。对于失业工人中国是内部消化,美国是向外转移,这是美国向中国发动贸易战的制度根源。

3.中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地缘政治矛盾突出

年按购买力平价,中国占美国GDP的10%,年已超过美国。按汇率衡量年为美国的70%,至年赶上美国。出口年世界第一,进出口年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年最高达到4亿美元。年西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保持7%以上增长,年为6.3%,一直占世界经济增量的40%左右。

4.中国国家战略特征强势

年中共十八大以后,用国家力量推行地缘政治战略,货币战略,科技战略,企业战略,宣传战略,文化战略,政治战略,外交战略,建设“一带一路”,科技水平和军事力量迅速提高,强势特征明显。

5.制度文化思想的差异与对立

年以来美国对华“新鹰派”崛起,年以后逐步占了优势,认为未来5--10年是中美战略竞争的关键期,如不有效应对,中国将势不可挡,超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奥巴马提出“重返亚洲”;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义为“潜在竞争者”;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出经济安全就是国家安全,直接提到中国有33次;年《国防战略报告》列出五个敌人: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跨国恐怖主义,将中国定位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

美国许多理论家政治家都承认40年以来对华“接触战略”失败了,亟须变为“战略遏制与竞争”,推出国家安全措施,涵盖经贸、政治,外交,文化教育与人文交流等领域。

二、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理论线索(一)

——美国地缘政治学家规划21世纪新型霸权

(一)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政治学

1.布热津斯基是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年为肯尼迪外交政策顾问,年卡特的国家安全助理。

他很早就认识到:苏联本质上是军事力量一枝独秀的畸形大国,美国是各项指标平衡的综合性大国,“苏联不战胜就失败,美国不战败即胜利”,苏联解体证明美国战略成功,踏出“迅速崛起为真正全球性超级大国的最后一步”。[1]

年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为美国规划21世纪新型霸权。他引用麦金德年的世界岛和心脏地带理论:

“谁统治了东欧谁就可以控制中心地带,

谁统治了中心地带谁就可以世界岛,

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控制世界。”[2]

确定美国地缘政治目标是:避免全球无政府状态和阻止一个大国对手的出现。[3]布热津斯基把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称为“欧亚大棋局”[4],美国远离亚欧大陆的最大优势是利用大陆国家间矛盾,劣势是易遭大陆国家联盟孤立。[5]。“要建立一种以美国为政治仲裁者的稳定的大陆均势”。[6]

法德俄罗中印为地缘战略棋手:“有能力、有民族意志在其国境之外运用力量或影响去改变现有地缘政治状况以至影响美国利益的国家。乌克兰、阿塞拜疆、韩国、土耳其、

伊朗为地缘政治支轴国家:“重要性不是来自力量和动机,而是敏感地理位置及脆弱状态,对地缘战略棋手的影响。”

欧亚大棋盘分为:中央区,西部区,南部区,东部区。中央区和东部区各被俄罗斯与中国控制;西部区存在互相制衡的法德,南部与东部交界处是印度。南部油气资源,缺乏主导性地区强国,极端组织泛滥,布热津斯基称为“全球化的巨型巴尔干”,“对于霸权有重大的潜在意义”。[7]

美国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防止欧亚大陆的贯通,“在欧亚大陆上不能出现能够统治欧亚大陆从而能够对美国进行挑战的挑战者”。[8]

图1布热津斯基对世界进行的划分

2.东亚地缘处于亚稳定状态,繁荣掩盖了政治脆性。40年前东亚占世界总值4%,北美35%;90年代中期比重都是25%。工业化起飞英美用了50年,人均产值翻番;中韩用了10年。年亚洲进口武器最多,爆炸性问题有南海,钓鱼岛,朝核,日本北方四岛,俄中、中越、日韩,中印边界问题;印尼海洋边界问题。

俄罗斯丢掉了乌克兰及万斯拉夫人,波罗的海黑海,高加索国家。欧亚大陆9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阿富汗,布热津斯基称为亚洲的巴尔干,如无法控制自己内部种族冲突,俄罗斯就会介入。

中亚可能伊斯兰化。哈萨克斯坦万人口,乌兹别克斯坦万,土库曼斯坦开拓与伊朗联系,加上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有3亿人口,是伊斯兰国家。

伊朗和土耳其是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中等强国,有强烈的地区意图和历史自豪感。巴基斯坦和印度是宿敌,首要利益在于通过在阿富汗的影响获得地缘战略纵深,从连接中亚和阿拉伯海的输油管道获益。美国要确保没有大国单独控制这一地缘政治空间。布热津斯基最担忧中俄和伊朗结盟。

3.20年来从海湾战争到肢解南联盟,大棋局开局顺利但没实现。恐怖主义与美国开展“不对称较量”,小布什向阿富汗开战,打乱了大棋局,逼周边国家远离中亚。

布热津斯基9.11后推出三部新作:年76岁《大抉择:美国站在十字路口》;年79岁《第二次机遇:三位总统与超级大国美国的危机》;年84岁《战略远见:美国与全球权力危机》,检讨反恐战争,提出2.0版大棋局。

年发表《战略远见:美国与全球权力危机》,指出美国弊病:白人主体人口比例下降,拉丁裔人口上升,他们懒散缺乏创造力,特别能生育。他认为美国在“21世纪新兴挑战”面前毫无准备,批评小布什代价高昂的中东10年战争,美国在未受管制贪婪面前的“系统性弱点”:债务不堪重负;收入差距扩大;基础设施破败不堪;公众对世界无知;政治体制僵化,党派色彩浓厚。

布热津斯基指出美国残存六大优势:整体经济实力;科技和创新能力;人口基础(总量、出生率、老龄化程度、吸引和同化移民的能力);反应性动员能力;独特的地理位置;价值观。《大棋局2.0版》是从北极点看世界---跨大西洋联盟:美国主导北极点为中心的大西方阵营,占人口总量15.9%,总产值46.3%,陆地总面积27%,是西方文化核心圈,技术创新制高点,形成政治军事联盟,回到甲午战争之前西方掌控世界的格局。

4.美国的战略任务是:(1)立足自身六大优势,对外打一场文化整合战争;(2)改造欧盟;只能在半统一的西方中,通过其与美国的文化、意识形态和经济联系,通过北约联系,充当美国的低级地缘政治伙伴;(3)改造土耳其与俄罗斯,制衡法德意,构筑对伊斯兰极端势力防波堤。确保土耳其世俗化,俄罗斯西方化,防止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地缘要点上扩张;(4)维持旧南方,打造新东方。美国重组西方前不能出现大的干扰因素;重组之后不能出现足以与之抗衡的同级别对手。南部战略区要保持动荡属性。重新划定东部战略区的范围,从核心盟友圈层中舍掉韩国和日本。对俄罗斯文攻武卫,在东方同时平衡三个大国的压力,不允许其中任何一个成功,不允许任何两个结盟搞乱第三个,不允许这三个国家全面结盟或大混战。要诱惑俄罗斯南下,吸引极端伊斯兰东进;(5)利用乌克兰、阿塞拜疆、土耳其地缘支轴国家,继续挤压俄罗斯;阻挠法德联合,掌控西部区。法国更注重南进,整合北非法语区。德国则注重东进,整合传统的德意志文化势力范围;(6)阻挠中日冲突,分裂东部区。(7)利用南部区的巴尔干化,推动各强国展开向心竞争,美国不进入南部区;(8)实行离岸制衡战略,控制海洋,打压所有企图冲向大洋的大陆国家;(9)在欧亚大陆两端发展新地区组织,深入覆盖整个欧亚大陆;(10)美国核心王牌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用地缘杠杆落实放大文化霸权,设计“民主桥头堡”。

5.对中国的判断:

(1)东亚是“亚稳定”,经济活力和政治不确定性都很高,中国25年后经济上超过北美欧洲,成为全球性事务中的支配性大国[9]。

(2)亚洲前途取决于美日中:“中国并非全球性而是地区性的国家,日本并非地区性而是国际性的国家”[10]。布热津斯基的意思是:把日本能量纳入国际方向,把中国的力量引入区域性妥协。[11]不能让日本有明确势力范围、不受管控,可给予其全球大国虚名,由美国带领日本多参与全球事务,稀释日本力量;中国可在远东获得势力范围,做地区大国。

(3)布热津斯基认为年以后美国可能衰落,但并不认为中国会取代美国位置。经济增长可能减速,能源粮食依赖进口,国内不平衡,卷入军备竞赛,民主化也不能无限期回避,中国并无很大选择余地。经济成功严重依赖西方技术资本和市场,如再度与世隔绝,召回留学生,驱赶外商,关闭电脑,拆除天线,会导致经济停滞和政治爆炸[12]。

布热津斯基在年没太看重中国。他认为年最好情况下,中国也不太可能在全球性大国主要方面真正具有竞争力,但可成为东亚地区性大国,影响台湾,马六甲海峡,日本朝鲜,使美国不得不在全球问题把中国作为伙伴[13]。

(4)布热津斯基警告:“有关中国是下一个全球性大国的看法,孕育着反对中国的偏执狂,在中国内部孕育着妄自尊大,往好处说是为时过早,往坏处说则成为自行实现的预言”,美国应把中国拉入广泛的国际合作,如七国集团,不能命令只能规劝。

(5)布热津斯基指出中美地缘政治相匹配的因素:中国的能源需求要求中亚稳定;支持巴基斯坦可遏制印度野心,抵消印度与俄罗斯合作的意向;与日本共同开发西伯利。布热津斯基指出中美对抗的可能:大中华作为地区性主导大国把自己意志强加于邻国;美国在某些问题上可审慎让步,在另一些问题上要划出准确的界限。

(6)“如果中国感觉到美国在阻挠其抱负,组织反霸联盟将成为最后的抉择,那将是个贫困国家的联盟,他们将一起贫困下去”。与俄罗斯结盟不能拓展中国经济和地缘政治前景,支持伊朗和巴基斯坦有直接意义,但不能作为谋取全球化大国的出发点[14]。

“如果台湾危机,或国内政治发展促使中国出现一个咄咄逼人的政府,或中美关系变化,有可能使最终大和解的可能性夭折。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力量。”[15]

布热津斯基抱有希望:外部世界把中国纳入国际体系而施加的变革压力,也许导致中国体系的逐渐民主化”。[16]

杨帆评论:布热津斯基可能低估了中国的崛起。他所耿耿于怀的要阻止欧亚大陆出现新的大国,正是中国。他是有远见的,只不过没有料到来的这么快。

(二)福山与亨廷顿的跨世纪争论

——“白左”自由主义与白人种族主义

1.左翼自由主义的代表历史学家福山,年出版《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持文明一元论,自由主义国际观,黑格尔单线式历史发展观,认为每个国家民族发展有趋同性,西方文明所体现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和价值观是顶级社会系统,所以成为历史终点,是因为体系内不存在无法自行调和的内在矛盾,革命不再发生。二十世纪标志性事件是苏联瓦解()和欧盟建立(),西方制高点和感召力蕴含着西方文明的普适性[17]。

2.亨廷顿年《文明冲突论》指出:(1)危机不再发生在意识形态断层线,不局限在地缘政治断层线,而是发生在文明断层线;(2)以宗教为底基,现代世界并行存在九种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佛教文明,印度教文明,非洲文明,拉丁美洲文明,中国文明,和日本文明,各个文明在核心里加强认同感和宗教的核心地位;(3)冷战结束后冲突从意识形态变成文明冲突,如九十年代南斯拉夫,车臣和南亚半岛,恐怖袭击和对欧洲的袭击;西方强力推行价值观和制度,加速了文明冲突;(4)中国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不可能被西方文明同化,他们在各自地缘政治版图内寻求霸权。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文明已冲突年,现在表现为美国空军对恐怖主义对抗,伊斯兰无希望是因为缺乏统一的核心国家,六个核心国家是沙特,埃及,印尼,伊朗,土耳其,伊拉克。

3.美国代表新教盎格鲁撒克逊系白人,对西方文明圈有主导权;俄罗斯是半西方国家,印度是三分之一的西方国家,中国和日本纯粹是非西方文明。和汤因比一样,亨廷顿认为儒家文化是包容的,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无包容性,中国与巴基斯坦的特殊关系,是儒家和伊斯兰文明联合。

亨廷顿认为21世纪有“三大文明冲突”,指普世主义的西方文明、好战的伊斯兰文明,自信肯定的中华文明。穆斯林国家人口增长为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叛乱暴动以及为移民迁徙提供新成员,伊斯兰法律观念在西方蔓延。亨廷顿可能对中国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fz/9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