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回来近半月,才开始想写点什么。翻翻两年前在欧洲时热忱记录下的一切,感叹自己终于是变得怠慢了,或许也是看到自己更多不足,所以下笔更需要勇气了。写东西毕竟是件伤神费脑的事情,可是想到一路许多精彩的故事,也想为之后去玩的朋友提供一点经验,还是拎着自己拾起笔来。
我们从阿尔巴尼亚首都Tirana(地拉那)一路向北,在阿尔巴尼亚的Shkod?r(斯库台),黑山的Podgorica(波德戈里察)和Kotor(科托尔),波黑的Mostar(莫斯塔尔)和Sarajevo(萨拉热窝),塞尔维亚的NoviSad(诺维萨德)驻足,最终在塞尔维亚的首都Belgrade(贝尔格莱德)结束旅程。相对欧洲其他地区,这些城市间的交通稍有不便,不常有火车,主要靠巴士和的士,最惊险的一段是Kotor到Mostar(后面会讲),最长的一段是Sarajevo到NoviSad,在巴士上度过了漫(shui)长(jiao)的八小时。
▲地拉那随处可见的地堡
降落在Tirana后,跳上的士,淡粉色落日和一片片低矮的小房子在眼前驶过,彷佛跳进了老旧的文艺片里。脱离社会主义二十几年后,Tirana却彷佛凝固在时间中。作为首都,Tirana的城市样貌显得有些衰旧,而这里却有着莫兰迪色系的画风,和意外好吃的食物。
▲地拉那街道一角
颇为意外的是,古城Shkod?r反而比首都的建设要繁华一些。Shkod?r始建于公元前四世纪,因斯库台湖而闻名,也是历来被他国觊觎的要塞。我们住在Rozafa和Kalaja城堡附近的一片森林里,是房东一家设计的一片营地,有住房、餐厅和各种游乐设施。房东太太的丈夫是个艺术家,建筑里的油画、壁画和雕塑都是他自己的作品,讲述着城堡的历史与传奇。
▲森林内餐厅的一角
阿尔巴尼亚相对来说还是游人鲜至,我们这样的面孔更是稀少,因此走到哪里都会被所有人行“注目礼”。虽然语言不通,但这里的人们还是很淳朴友善。记得搭的士的时候司机完全不懂英文,另一个会一些英文的大叔就过来帮忙,一点一点与我们交谈;在Shkod?r的餐厅吃饭的时候,邻桌的年轻妈妈主动过来用简单的英文努力给我们介绍市中心晚上的各种文化活动,比如哪里能听到阿尔巴尼亚传统音乐;还有当我们刚到达在Tirana的住处附近,正在寻找路牌和楼层时,一个小哥主动走过来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然后把手机借给我们打电话给房东,为我们翻译、指路。对于来到陌生国度的我们来说,这些点滴善意,都是莫大的温暖。
▲在斯库台的Kalaja城堡上俯瞰
从Shkod?r来到黑山首都Podgorica,由此开始了在前南联盟世界的探索旅程。不变的是,依然是个语言不通的世界。黑山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波斯尼亚语等其实非常相似,只是前南联盟解体后各国都各自将语言名称民族化了。因此,刚到Podgarica时只能展示谷歌翻译上演默片,而之后去Kotor以及波黑、塞尔维亚时,已经能自如使用autobuskastanica(汽车站),pekara(面包房),apoteka(药店),studentska(学生)几个词汇啦lol。
▲俯瞰波德戈里察
黑山人民主要信仰东正教,位于Podgorica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是其最为重要的教堂之一,教堂内部金碧辉煌,穹顶和四壁满是华丽的壁画。壁画中还看到了《最后的晚餐》的场景,虽不能与达·芬奇的相较,也独有特色。
▲波德戈里察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
黑山的古城Kotor当选了我和千千一路上最喜欢的地方。老城彷佛一个古老的寻宝探险迷宫,石头铺成的小路和台阶平平仄仄、蜿蜿蜒蜒,稍一走错路就好像进入游戏的另一个关卡。这里不仅保存着中世纪古城的风貌,还坐拥着连绵的山峦和温柔的海岸线。
▲亚得里亚海海岸
古城中的圣特里芬大教堂始建于年,特别的是,它是黑山仅有的两座罗马天主教大教堂之一。教堂里的一部分用来作为博物馆,分布在双塔内,参观时可以走过双塔间的天台,站在天台上看看街景。
▲俯瞰圣特里芬大教堂
古城里最多的,除了数不清的古迹,还有灵性的猫。当地有传说是猫曾经拯救过这座城市,因此喵们被视为这里的标志和吉祥物,各种与猫有关的纪念品铺满了古城里大大小小的纪念品店。
▲猫咪纪念品店前的猫咪
之前夸了阿尔巴尼亚的食物,黑山的也值得一夸,尤其是圈粉我的burek(下图底排中间),里面裹着肉馅/菠菜/芝士,十分香软,又能及时果腹,街边的pekara里都有卖。不过之后在波黑也买过,而且味道比黑山的更胜一筹,一查发现Bosnianburek还入选了LonelyPlanet的"TheWorldsBestStreetFood"。
▲阿尔巴尼亚和黑山部分食物合集
而从Kotor到波黑Mostar的旅程,成为了我们最惊险的一段路途。在网上购买巴士票时并不知道会途径哪些地方,地图上看两地位置觉得肯定是直接去波黑的,也没多想。于是当我们沉浸在沿海美景中,却发现车开到了克罗地亚边境时,瞬间傻了眼。由于我们前往的四个国家都对中国护照/持英签免签,所以申根过期的两人也没急于办理,结果却没想到这趟巴士会绕到克罗地亚。于是毫无疑问,我们被海关拦下,还被克罗地亚警车送回了黑山边境,之后很幸运地在入境口搭了个便车,得以到达最近的公交车站,又坐车走不经过克罗地亚的路线到了Mostar。虽然当时也是有一丢紧张,过后想想倒还觉得挺好玩:虽然我们进不了克罗地亚,但坐的了克罗地亚的警车呀!还让人惊叹于际遇的神奇的是,下车时偶然瞥见,那位让我们搭便车的好心大叔的车牌号居然正好是我生日。经过这个独特的经历也算是知道,出门在外什么事都可能遇到,别慌就对了。当然,也要尽可能思虑周全才好。
▲莫斯塔尔的河边
Mostar建城于15世纪,如今依然是昔日古朴的风光,夹杂着留存下的战争的痕迹。MuseumofWarandGenocideVictims记录了波黑战争给这里带来的巨大创伤,博物馆由战争的亲历者运营。由于以前在科隆档案中心和立陶宛克格勃博物馆留下的心里阴影,几乎没怎么敢看展物,只读了读文字。
▲莫斯塔尔墙上留下的弹孔
Mostar老桥始建于年,连接着两岸的穆族和克族人,伊斯兰教和东正教的建筑各自分布在两岸。这座老桥后来在内战中被毁,年完成重建。
▲莫斯塔尔老桥
坐火车前往萨拉热窝,一下车,一个加拿大女生和美国男生过来跟我们打招呼,说之前看到我们在Mostar的桥上拍照,然后又很巧地坐一班车来了萨拉热窝。他们已经在萨拉热窝待过几天,热心给我们推荐了餐厅和去处。女生说她“喜欢我们都不会讲这里的语言”。
萨拉热窝下起了大雪,是我们这个冬天遇到的第一场雪,也是萨拉热窝今冬的第一场雪。一片片的烈士墓园在大雪皑皑中静穆着,整座城市安宁又有着一份特殊的寂静,这份震撼不枉我们冒着大雪一步一滑地爬上山顶。
▲雪中的波黑战争烈士墓园一角
战争为这里留下一份特别的令人敬畏的气质,而这里还有着一份生机盎然的香甜。琳琅满目的传统糕点让人拔不动腿,恨不能一口尝个遍。各种食物的味道也比阿尔巴尼亚和黑山来得更加香浓。满街的香气,圣诞的街灯,可爱的电车来来去去,本才是这里最好的模样。
▲萨拉热窝甜品店里的传统糕点
▲波黑部分食物合集
离开萨拉热窝,一路驶向塞尔维亚的NoviSad,八小时的巴士途经之处已尽是茫茫大雪。到了NoviSad,画风忽然转换,俨然成了一般概念中欧洲小城的模样,街上充盈着圣诞和新年临近的气氛,和烤肉的香味。
▲塞尔维亚传统烤肉
而当到了塞尔维亚首都Belgrade,一定要去一个地方看看:中国驻前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如今这里只存留着一个纪念牌,写着“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此缅怀罹难烈士”。原址上正在建造巴尔干地区首个中国文化中心,让未来的交流与和平生生不息,大概正是最好的纪念方式。
▲中国驻前南联盟使馆旧址
最后要说,巴尔干半岛风光如画,满载着值得触摸的文化和历史,交通不便语言不通也成了趣味,建议与可心人同行:D
p.s.快一年没发东西,感恩大家还在。其实毕业的时候想写个文章纪念在剧社的四年,写着写着就慢慢搁置了;来Cam一个月时想写个感想,取了个题目就忘记这回事了...写东西往往依赖于心境,有时候时间节点一过,即使写同样的题材,也不再是有冲动想记录下来的那一刻的感觉了。希望新的一年笔头不懒。祝大家新年快乐!
戳阅读原文查看上篇推送“闲谈
存储在味觉上的记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fz/8248.html